价格:¥38.8
价格:¥58
价格:¥85
价格:¥16.8
价格:¥49
价格:¥7.8
价格:¥56
价格:¥76
价格:¥73
价格:¥39
最近很多网友咨询,如何分辨艾条的好坏,随着艾灸养生的流行,市面上的艾条质 量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差别,那么艾条的好坏如何分辨呢 ,对于初学者又该怎么样去选择呢,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探讨这个话题。
探讨这个话题之前,先表明利益相关:本人艾灸工作从事者,入行五年有余,非中医科班。
今天我不想和各位讨论什么中医理论,什么道,什么术。今天就想说一些谁都能理解的纯技术、纯市场的角度跟大家分析这件事:怎么挑艾条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,大神们也可以当小说看。
现在很多文章已经说的很不错,只是更多的还是站在“消费者”的浅显角度来说,这里就多站在“制造者”以及整个产业链的角度做一些更深入的补充,同时对网络上大家都认可的某些观点也持有一些不同的意见,欢迎大家一起探讨。
分几步:1,去哪儿买;2.买什么样的;3.一支好艾条的标准到底是什么样的。
逐条解析:
1,去哪儿买?
a选项:淘宝/京东等网络平台。
b选项:去医院/药店/艾灸馆等实体店。
鉴于绝大多数人都是从淘宝购买,就暂时只介绍淘宝的购买方式,从淘宝买,我并不打算提供具体某家店,一来有广告嫌疑,二来我自己就是做这个的,所以我不会去贸然肯定/否定别人,我只提供旁观者角度的观点。再者,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,方法永远比工具重要,也希望能够彻底终结这个问题。
2,买什么样的?
方式:打开淘宝/京东搜索“艾条”,如果标题或描述内有如下关键词,都可以跳过直接不看:
1,“五年陈”、“十年陈”等明确标识有超出三年陈,尤其是“60:1十年陈臻品金艾”诸如此类说得屌炸天的。
2,“50:1、60:1”等超出30:1的数字。
3,号称某某艾灸大师做代言,一支加药艾条价格卖好几十上百块的(名人效应确实溢价太高,而且所谓的药效能真正渗入人体的极少,艾灸主要还是靠艾条燃烧的热量)。这种如果还去买的话就真的是交智商税了。
经过一轮挑选,应该可以淘汰90%以上的店铺了,接下来筛选几家看得顺眼的,看一下描述、评价以及店铺内的问答,最重要的标准,是老顾客的评价如何。感觉差不多的,就可以下单了。
对了,价格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,如果老抱着捡便宜的心理,这个回答可以不看了,我不是来教你如何捡垃圾的。还是那句话一分价一分货。虽然价格高并不代表品质就一定好,但价格低的品质一定不咋地。
3,至于一支好艾条的标准?
我建议是先看完以下的文字,然后我会在最后总结。
以下是我的观点详解,长文预警:
1,陈放年份与色泽。
一句话概括,现在淘宝上,99%以上的标榜“五年陈七年陈十年陈”都只有“一年陈”,极少数的良心卖家会有超过2年的艾绒卖,但即使有,也是卖给很熟悉的、真正懂行的、认可他们这种质量标准的高端顾客或是出口给日韩,而广大淘宝小白客户,买到的艾绒/条基本上都是只有“一年陈”。
是不是有些瞠目结舌?
从一开始,国内消费者就太注重表面功夫,太追求艾绒的“细腻高级感”,太注重“好看”而不去研究下“好用”。而这种表面功夫,恰巧是最容易满足的。厂家会投其所好,不断在这方面研究,如何将艾绒做得细腻高级,同时又降低成本。绝不会真正的把叶子结结实实放三五年再拿来用。
说白了,把艾绒做得细腻高级,要比陈放三年五年容易太多,厂家的花招会玩的飞起,而消费者,根本无从鉴别。讽刺的是,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买“细腻又好看”的艾绒/条,也使得厂商挖空心思在这方面下功夫,这是成本——利润——消费者喜好三方面的博弈,于是市场上大家见到的,就是这种:把艾绒打碎,以至于粉碎为艾粉,两者掺和,看起来很细腻、颜色很漂亮的艾绒。
其次,厂商如果把出货全用真正的“三年五年”甚至“十年陈”艾绒,会面临极大的仓储风险。比如艾草储存时间长会有起火的危险,这绝不是危言耸听。南阳本地大厂“东升艾绒厂”就出过这档子事儿——放了好几年的叶子,氧化/发酵积热,自燃起火,烧掉上百吨陈年叶子,这是厂长亲口所说,有业内人士感兴趣可以去考证。
再从商业的角度分析一下:业内规模最大的几家艾绒厂,基本上艾叶储量都为数千吨,貌似还不少?但是每年的用量,也是数千吨的数量级。每年端午,大厂们用来收购艾草的钱有几百上千万之多,厂商必须想方设法加快艾叶流通速度,以降低仓储成本,否则就有破产的危机。中国的地价,资金的压力,注定了厂家不可能大批量地把艾叶结结实实放上三五年,更不用提十年。
以上,就是厂商不会做出“三年五年七年十年”艾绒的动机。
那有没有“三年五年七年”的呢?
有,但不会卖给普通顾客。且价格会比淘宝上的大路货高出几倍。这种艾绒会卖给高端零散客户、艾灸馆以及出口。而如果去淘宝上问那些标着“X年陈”的卖家,他们绝对是会一口咬定,我卖的货就是XX年的,假一罚十哦——谅你也看不出来,我只要咬死自己说的话就行了。
举个例子:
两款艾绒,都是所谓的“金艾绒”,如果在淘宝上卖,一般都标“五年陈十年陈”,心情好了5~10中随便挑一个数字说七年陈。大家伙猜猜哪个贵?贵多少?
还有一个隐形的原因:一年陈与三年陈,在灸感、治疗效果上并没有拉开特别大的差距。
这就好比郫县豆瓣酱,也有陈放XX年的说法,但是滋味如何,一口就能吃出来差别,艾灸除非是经络敏感度特高的人,五年陈的火力会感觉更温和,但也仅仅只是一点点而已。如果差距太大,一般人可以轻易感知区别的话,卖家是绝不会如现在这般虚夸,淘宝上那一大票五年陈十年陈实际上一年陈的艾条,也就无生存的理由。
比如说日本的"点灸用艾绒",就是用的陈放不足一年的叶子制成,但不妨碍日本从唐朝时期伊始就一直传承并且使用艾灸,甚至在精细度上比国人要更加精深,做出的精制艾绒的品质,更是令国内的一票厂商汗颜。
国内对“五年陈”的追捧,近年可以说全因为一句话——孟子的“七年之疾求三年之艾”,我个人的理解是:“七年”未必就一定是七整年,“三年”也未必是三整年,中国古代文字一向有这种“虚指”修辞手法,例如——“ 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” 、“飞流直下三千尺”、“桃花潭水深千尺”、“轻舟已过万重山”等等。
当然这些数字可能略夸张,但大家想一下,所谓的“七年之疾”意思是“时间较久,迁延不愈的慢性病”,“三年之艾”意思是“陈放一定时长的陈年艾叶”。并非一定是实指“三年或者七年”。
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呢?
需要澄清的是,我并非不认同“陈艾好”这个说法,我自己只能说可以轻易感受出当年艾与一两年陈的艾的区别,当年艾要明显燥热,渗透力不佳不够温和,但如果拿一两年陈的艾条与真正的五年陈艾条相比,个人觉得区别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。
为便于大家理解,简单把自己的体会手绘一张图,我称之为“灸感的边际递减效应”。
ps:这仅仅是我个人这几年来,接触各种年份艾条后的个人感受,并不具备普适意义。个人更愿意把这句话理解为一种“中国式历史包袱”,先人们的话,不可不信,不可尽信。和中医治病一样,是需要辩证地去看待的。
说了这么多,无非是让大家明白这件事:与其纠结X年陈这种价值非常低的问题,不如研究一下怎么组合穴位、人体经络基本知识来得奏效。
至于怎么选,个人觉得一般只要是真正陈放一年以上的艾绒制成艾条,就是可以用的。“原则上”时间越长越好,只是价格并非人人都可以接受。
2,纯度/比例
又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,但是又不得不谈。
一句话说明:国内厂商至多能打出30~35:1的艾绒(真实比例),再高的就属于妥妥的耍流氓、虚标。
为什么?
工艺限制。
换句话:以国内厂商最先进的技术而言,在2017年的当前时间点,大型机械流水线式的艾绒纯度极限,就是30:1~35:1这么多了。
图示:30:1艾绒(国内,机械制绒法制取,实际比例)
有几个,敢拍着胸脯说,卖的艾绒比这种“仅仅”30:1的还好?
号称“60:1”、“金艾绒”的不妨亮出来让大家伙看看?
而放眼全球,也只有日本可以制出真正60:1以上的艾绒,但不是用的国内厂商的流水线式工艺。淘宝上标榜50:1、60:1,甚至更高的,如果要较真,想都不要想,就是夸大宣传,当然你如果去问,人家妥妥的是不会承认的。
那比例代表什么?
代表X斤叶子出X斤艾绒?
如果这样理解就图样了。
听好了:它只是厂家用来区分出货档次的一个数字,类似于业内的“黑话”,只不过被那些淘宝卖家传播给了大众,并不具备普适意义。
因为这个行业,仅仅兴起七八年而已,还远远称不上规范,厂商的技术水平是参差不齐的,技术水平高,出绒率高——意味着要达到某个大家认可的比例就越容易,甚至,工艺在不断进步,真实的出绒比例,要远远高于对外声称的比例,但必须说:是XXX比一,而不是X比一。因为前面的数字越大,给人的感觉越稀有:哇塞,100斤艾叶才能出一斤艾绒,好珍稀啊~
举个例子,小明家的艾条厂最近技术升级改造,制出的艾绒真实比例假设为3:1,但从外表看起来成色和之前技术落后时制成的5:1差不多。
那么问题就来了,小明对外要宣称3:1呢还是5:1呢?
说3:1,这是真实比例,但不符合人们“比例越高越NB”的惯性思维。
说5:1,意思就是和市场上大家觉得的5:1差不多,就能卖贵一些。
无非就是良心与金钱的取舍。
国内能做到问心无愧的卖家有几个呢?甚少,甚少。
或者说,大多数的卖家,不曾接触核心生产,不知道、不关心、不了解这些东西。厂家说什么,就会依样画葫芦,把这些概念兜售给买家。绝大多数卖家,自己也从来不会使用艾灸,不能做到感同身受,从用户的视角去看待这个问题。
再者,影响艾绒出成比例的因素是非常多的,最重要的是厂商的技术水平与制作流程,其次为艾叶的质量,甚至哪怕是同一批叶子,储藏的条件不同,都会影响最终的出绒率。
举例说明:
左右两款艾绒,为同一批艾叶制取,乍一看,基本上没有区别,仔细观察,右边的艾绒也只是比左边的艾绒颜色稍浅,艾绒纤维稍显粗粝。而如果单独看,我自己也是妥妥的分不出来的,除非作AB比对。
真实的区别是:右边的艾绒,要比左边的艾绒多一次人工筛除枝梗、浮灰的工序,筛完后的结果是:重量会直接减少15%(艾绒相对于杂质是非常轻的)——而外表几乎没区别,甚至左边乍一看要“细腻一点点,黄一点点”。
所以,淘宝上这种奉行的“比例论”有多唯心?——卖家自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,哪怕前后重量整整差了15%,只要看起来差不太多,就可以说是同一种比例,反正小白们也不可能知道,更看不出来。
筛下来的东西,长这样:
夹杂了一部分艾绒,其余的是浮尘、艾叶肉渣和枝梗。
这种“副产品”会“废物利用”用来做泡脚包、猪饲料、烧成艾炭粉,或是卷最低等级的艾条,例如:
或者,会再次加以粉碎,掺和其他填充剂、粘合剂、助燃剂,制成现在朋友圈趋之若鹜的“XX贴”。
尤为可笑的是,绝大多数追求“50:1,十年陈”的人忽略了一个事实:从来没有一个,硬性的,国家性的标准,规定XX比一必须要使得杂质的含量在X%以下。
也没有一个标准来规定,到底什么才叫艾绒里的杂质/无效成分,到底什么样的艾条才能称得上是x:1,x年陈。
是一直,从来,都没有过,从来没有。
要问我是怎么判断比例的?
就是凭经验,凭长久以来记忆里的印象,凭市场认可的大致多少比一的范围。凡是从事这行的,都是用的这种方式,而真正精确的比例?只有厂商的核心生产人员知道。
淘宝上、包括医院里,有很大一部分,号称XX比一,就只是自己在自说自话——意思是:我想写多少比一就写多少比一,我心情好了可以写68:1 88:1,心情差就写44:1。只要跟大家认为的,市场上一般顾客认可的xx比一差不太多就行了。
你要问为什么:因为大家都这样做呀,你不这样做,就不会得到“比例党”的认可,就会卖不出去,就赚不到钱——跟钱过不去的事情,没人会做的。
这就是一个典型的,劣币驱逐良币的故事。
最后,不妨换一个视角,来看看隔壁日本,30RMB一根的艾条长什么样子:
艾绒细节
不得不说“金艾条”真是有卖相,随便一拍就这么好看,就像细腻版的奶油蛋糕,看着就想咬一口,怪不得大家都趋之若鹜,这就是个看脸的时代啊。但为什么日本人这么贵的艾条也是用这种看起来很原始,很粗糙,以国内标准来看,好像比例很低的艾绒卷制呢?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那么,费了这么多口舌,我想可以回答之前开头提到的问题了:
表明立场:我认可的标准,应以“疗效”与“灸感”为最终目的,艾条始终是拿来治病的,而非市场普遍追求的“好看、细腻、十年陈”,尤其是你上来就问:“这是几年陈的,多少比一”?无异于胸口写上“我是小白”这几个字,就像我之前所说的“把艾绒做得细腻好看,然后在包装盒上印上XX年陈,是最容易的事情”。那些卖白条的,就更省事儿,只用动动手指,在键盘上敲下“x年陈”就够了,除非,将来出一种行业标准,比如说依靠碳14之类的高科技手段,来强制规定艾绒必须陈放X年,否则,这种夸大式的市场现状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成为常态。再考虑到,疗效与灸感方面,一年陈与五年陈的差距,并没有心理上的差距那么大,这么长时间以来,用的号称X年陈的,基本上就只是一年陈,而你们不照样用得美滋滋的?
所以我的第一条标准或者是购买建议:勿刻意追求三年、五年、十年陈这种宣传大于实际的字样,因为基本上无任何意义,绝大多数情况下,买到的都是一年陈。
而从疗效与灸感出发,只要是放足一年以上,就都是可以使用,如果有强迫症,自己找一家放心的店铺多买一些,屯一段时间,无须刻意追求“x年陈”。
第二条:勿忽视艾条的“卷制工艺”
这个标准,一向被很多人忽视,但却实实在在会影响灸疗的体验。
我的标准是:卷制不能太松,要压制紧实,保证用绒量的一致性。外层卷纸也要“薄且均匀”,不能有“夹层”。这样燃烧才会均匀,“从头到尾”保持一致的灸感。
反例:
基本上所有的标准尺寸艾条都会有这种毛病,工厂里卷这种条的时候,工人们过于追求速度,用纸一般是2~3层叠加着卷,这样能提升效率,卷起来更容易,结果就是卷制的过程中,艾条机的滚轴会把多余的纸带进艾绒里一起卷。
有什么后果?最常见的就是燃烧不均匀,灸下来一面烧得快一面烧得慢,放艾灸盒里尚不明显,如果手持悬灸,这种条用起来就会非常蛋疼。
另外,用纸量太多,尤其是这种很细腻的艾绒卷成的直径较细的艾条,烟会很大,闻起来刺鼻(很多烟是纸燃烧产生的),感官上也会降低灸疗体验。
第三条建议,基本上呼之欲出:勿刻意追求“xx比一”这种无意义的数字游戏。
原因也不再赘述,之前写的已经非常明白,而高比例艾绒卷艾条,也有它自身无法回避的缺陷:不易卷实,厂家为省力,不得不用多张纸,这样会导致燃烧不均匀,经常出现一头烧得快一头烧得慢的情况,“金艾绒”自身过于蓬松,燃烧快,不经济。
最关键的:论灸感,这种“金艾条”无任何过人之处,反倒觉得炙烤得慌。
如果有朋友对我上面这段话有怀疑,若有条件的话,可以去做双盲测试,排除安慰剂效果的干扰,来自行加以验证,前提是,艾条必须都是良心货——不能掺入绒粉、不能打成碎渣、浮尘去除彻底,卷制工艺相同,区别只是艾绒不同,以保证同样的燃烧性能。
这句话也曾经非常流行,不能说对或是错,只能说比较片面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的确代表广大消费者的意志:即:好艾绒就一定是细腻的高比例艾绒,差艾绒就一定是低比例艾绒。
这里要作统一说明,真正好工艺的艾绒,与多少比一无关,与艾绒的纤维长度(构结程度)、以及浮尘去除率很有关系。
我的观点:无论用什么制绒工艺,都要尽量保留艾绒的纤维,避免用力过度,以至于把艾绒打碎、打成粉,彻底丧失艾绒本身应有的燃烧性质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真正好的艾绒,即使比例不高,看起来“粗糙”,里面也是没有多少粉尘的,它的观感“粗糙而干净”,艾绒会构结为颗粒,与叶肉、枝梗分离完整,即,艾绒是艾绒,叶肉是叶肉,没有混杂在一起的“混沌感”,即使比例不高,亦能保留相当的蓬松性与弹性,非常容易成团。放在白纸上摔,无大量的浮尘、大枝梗掉落。闻起来,气味中正平和,即使经过陈放,仍有艾草的馥郁芳香。
这种艾绒,即为我心目中的优质艾绒,哪怕看起来不细腻,比例不高,其成本也要高于很多所谓的“金艾绒”。尤其是在除去杂质浮尘这一步骤,会损失很多质量,也耗费大量人力。
而对于真正高比例的精制艾绒,我的标准仍然是一样的:艾绒纤维特性明显,不“混沌”,色泽亮,不“发乌”,这意味着不会掺杂粉尘去掩盖艾绒本身的缺陷。
和非精制艾绒的差别,只是去除了艾绒纤维里残存的叶肉颗粒及小枝梗,但是纤维感未遭破坏。用手握,能感到非常好的“弹性”,绝不会有半点扎手的感觉。好的精制艾绒闻起来基本上没有什么艾草的味道,只有一种淡淡的、特殊的“木质香气”。
在这方面,工艺登峰造极的,非常遗憾,并不是中国人,而是隔壁邻居:
日本“金艾绒”:
这才叫“艾绒”,完美地去除杂质,同时保留艾绒纤维,但观感并不细腻,是有很强的颗粒感的,艾绒纤维会很自然构结成一团一团小米粒般的绒团,绝非大家认为很细腻的“艾绒粉”。
和国产“金艾绒”对比微距图
左:日本艾绒 右:国产“金艾绒”
这种观感粗糙,丝毫称不上细腻的艾绒要卖多少钱?10000RMB以上/公斤,堪称天价。
所以日本点灸为主流,艾条温灸反而不流行,价格是重要因素。从艾灸普及惠民的角度上看,是好还是坏,且留作后话。单从工艺角度来看,日本人的做法更遵从“效果优先”,倾向于保留艾绒本身的特质,而不是把绒纤维打碎,追求“细腻好看有档次”。
而国内现有的流水线机械化生产方式,就是无法解决去除杂质的同时又最大限度保留艾绒纤维这个矛盾,艾绒纯度只能停留在30:1左右,再往上提纯,只能将绒打为齑粉,这些粉就会和绒混合,破坏本身艾绒的燃烧特性,不能真正有效地分离杂质。归根结底,还是工艺问题:太粗放加工,过于追求大规模作业,一味降低成本。
这也是艾条厂商自己培育的消费者畸形口味所结出的恶果。
这个死穴,也造成现在国内太多号称“高比例艾绒”,就是把艾绒打碎,直到成为绒粉,连带杂质也一起打碎,搅拌混合,制成的一锅“艾绒粉杂烩汤”,用这种“艾绒”(抱歉要加引号,在我看来称不上叫绒)卷条,观感很好,很细腻(因为都是粉),颜色很好看(因为粉更易充分氧化变黄)燃烧后的灰也非常细腻,白色,没有任何颗粒感,但孰好孰坏,希望看完这篇文字后,都能有自己的判断。
当然,我也并非完全否定国内的工艺,因为它真正充分地利用了中国丰沛的艾草资源,极大降低了提取艾绒的成本,使广大普通劳动人民在结束一天的工作之后,能以很低的价格享受艾灸带来的温暖,艾灸能从08年之后快速普及,机械化制绒工艺功不可没。
那或许有人会问:淘宝上的艾条能用吗?当然能,但是如我之前所说,得避开宣传过于夸张,明显不符合事实的那部分店铺,其次也没必要用“金艾条”,实践证明,只要艾绒干净,纤维保存完好,“看起来”低比例的艾条反而会更好用——更温和透彻、更经济、烟刺激性较小,有兴趣可自行去验证这个说法,隅植欢迎任何不同的声音,而作为从业者,时至今日,也应当与时俱进,精益求精,不单单满足于国内的市场标准,也不向一些网络上广为流传的谬误妥协,而是去尝试做一些属于国人自己的,真正高品质的的艾条/艾绒。本人由衷希望,艾灸制造者能够回归正常的价值观,真正专注于传统工艺的改良与传承,消费者不是只关注表面功夫,而去关心艾条的灸感和疗效,厂商不再一味只拼价格,而是去探究到底怎样做艾条才算是好用且有效,如果真有那天,是中医之福,这一行,也再不需要我这类人来多嘴。
首先说明观点: 不建议追求品牌艾条,原因是艾条的制作工艺还是太过于简单了。
简单就是原罪,简单到任何一家厂子都有能力做得不错。这一行又相当小众,产业链高度集中于南阳一个小城,无论是机械设施还是技术工人,流动性都非常高,技术基本上是在一个圈子里共享。so,品牌名气越大,并不代表品质越好——大家只要想做都做的差不多,但品牌越大,溢价越高,且更有可能是贴牌。南阳有上百家大大小小的艾条厂,保守估计会占到全国70%的产量,绝大部分都是为外地品牌商代工。有相当一部分淘宝卖家会去南阳厂子进“白条”,然后自己做一个包装或干脆散着卖,包括蕲春的部分卖家。就这样,号称是自己的品牌,其实都是大路货而已,当然,用是没问题的,不存在比品牌艾条差——无论是大品牌,还是小卖家,或许都是同一条生产线,甚至同一个人卷出来的,就是这么个情况。
事实上,最好用的艾条就是自己收艾叶,陈放,然后用手搓、用石臼捣、用石磨,反复过筛,自己卷条。这种艾条,灸感是最好的,但是太耗费时间与气力,自己捣一上午也就只够做几根艾条,实在得不偿失。
举个例子:做面条,和做艾条有一些相似之处:两者都不是什么高新技术行业,哪怕大字不识,只要肯去花心思就能做且做得不错。做面条是先从麦粒中制取面粉,麦麸去掉变成副产品,面粉则与水搅和,经过压片、切割等工序变成平常吃的面条。做艾条是先把艾叶粉碎,提取出艾绒,叶肉枝梗作为副产品被去除,然后艾绒被卷入纸中,就成为用的艾条。